公交车被称为“移动的家”,正是因为这种司空见惯,使得它所承载的旧日往事在时间的长河中容易被慢慢淡忘。每条公交线路,都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与故事。
112路欧辉客车对于藕粉@threelee来说,便是一辆“战友”似的存在。
前不久,北京公交112路撤销,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,对于很多市民来说,争着搭乘末班车、与112路欧辉客车合个影,是一种怀旧的情感表达,网络上也掀起了一波“回忆杀”,其中就有藕粉@threelee。
据@threelee 介绍,小时候的他每天坐112路上下学,单从朝阳门外到朝内小街这段路,他就坐了好多年。前两年搬家到通州之后,坐112路的机会渐渐的变少了。回忆起那些年坐112路的时光,车上有过和同学的欢笑,有和自己喜欢女孩的再次相遇而不敢相认,有在车上写作业的经历,也有过被堵在朝外大街的烦躁...
劳动节里诞生
谈起112路的历史,@threelee可谓是如数家珍。新中国成立刚刚一个月,京棉一厂、二厂、三厂相继建成,在三个厂区的北侧建起了大量的职工居住区。随着工人和家属数量的增多,他们的出行就成了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。1960年,从沙滩开往十里堡的12路无轨电车(112路前身)正式开通。
1976年劳动节,12路电车正式更改为112路,112路就此诞生。康家沟亮果厂走向为其带来了几十年的大客流。从设线时的国企棉纺厂工人,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工商业者,再到90年代开始互联网发展潮下的白领,以及新时代的00后们,112路承载了北京城四代人的记忆。
六十余年的“老兵”
一转眼,驰骋60多年,112路风雨兼程,从未缺席,一批又一批乘客体味到了北京城的悠久历史。
乘坐112路欧辉客车从亮果厂到康家沟,一路上有很多老建筑。从亮果厂站出来,沿着当年明清皇城的东城根一路南行,厚重感扑面而来。行驶不久就能看到北大红楼,如今这里已是著名红色打卡点之一。从北大红楼东侧左转后不远便是中国美术馆的大楼,远远望去显得端庄而稳重。
112路欧辉客车作为重要的公交线路之一,为数以万计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。驰骋在112路上的欧辉客车,是福田欧辉最早为北京公交集团提供的鹰脸无轨电车,提速快,发展早,十分经典,很多市民都受过112路欧辉客车的“恩泽”。
最后一班112路远去,载着工作结束后疲惫的乘客,也带走了北京东皇城根下62年的记忆,亮果厂至康家沟的路上再也没有了这条名为112的线路。
对@threelee而言,公交所承载的旧日往事,没有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消失。他继续奔跑追逐,用镜头讲述那些行走的生动故事。